马朝鲜
质量工作首席专家
单位: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职务:总工程师
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地区:陕西省西安市
专家证书编号:ZLZJ20211160
行业:交通工程
专业:土建工程
性别:男
马朝鲜,男,1971年10月24日出生,陕西周至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公路学会路面专家、长安大学现代机械施工与养护技术研究所特聘副所长、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专家、陕西省公路学会专家、中国公路学会专家、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专家、国家优质工程奖评选专家、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情况: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壹等奖一项、贰等奖二项;现任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参加7项科研项目,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书籍4部,获得专利4余项,主持及参与编写陕西省地方标准2项,陕西省省级工法1项。
2010年在十天高速汉略1标施工了10km重载型OGFC透水沥青路面,在全国同行尚属首次,并第一次系统从现场施工工艺、材料配比、机械组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全国重载型该类型路面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2011年在神府高速窟野河特大桥首次实现全省陕北地区11月份寒冷气候添加温拌剂进行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技术,解决冬季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温度限制难题;2014年在西宝项目通过施工前后场系统控制和设备改进,在全国首次成功解决ABT-30下面层沥青路面施工离析问题。
作为施工企业我们立足实际,研究了一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将其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较好收效。例如:针对沥青拌合楼干燥筒“油改煤”技术,我们不是简单地将烧油换成烧煤,而是在煤上做文章,一是烧的少,二是环保又经济,三是在煤的方便使用上下功夫;针对路面施工混合料浪费、边部碾压不到位、路面边部线性控制等问题,研发了“插槽式刚柔结合多层支撑施工方法”,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用,目前已在全省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攻克了SMA、OGFC、ATB、超薄罩面、微表处和橡胶沥青等路面的铺筑技术难点。在各类养护工程中,积极推广新技术与新材料,重视技术创新,在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微表处、Cape封层、精表处、裂缝修补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并在陕西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中应用逾1000公里。
自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曾参与西宝高速、福建泉厦高速、新疆乌奎高速、西阎高速、榆靖高速(全国第一沙漠高速)、西安绕城南段、蓝商高速、商漫高速、青兰高速、汉略高速、神府高速、榆绥高速、黄延扩能等项目的新建施工,积累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曾连续两届(14年、15年)在“全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讨会”上作为特邀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参建的全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线荣获鲁班奖,参建西安绕城南段等工程荣获全国优质工程奖,本人也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评为“陕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优秀高级职业经理人”、“中国建筑业百位优秀企业经理人”,所带领的也企业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近年他在科研技术方面取得如下成果:
1. 获得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三项: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铺筑的路面模板支撑结构》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5 2 0169677.8),排名第一
《一种用于干线公路修复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5 2 0019038.3),排名第一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自动保温装置》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0436772.5),排名第三
2.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
《一种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自动保温装置》获中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0379602.2)排名第三;
3.作为前三完成人编制2项省级技术标准:
DB 61/T 1034-2016《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1021-2016《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该两项标准已颁布并在全省范围实施。
4. 施工中在实用型技术改造方面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主持改进沥青脱桶技术,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每个项目成本节约近3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主持改进的路面施工边部钢模支撑技术,实现基层水稳三层支撑受力均匀,解决路面施工边部线性控制和跑模、塌边问题,并达到每个项目混合料成本节约近5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主持改进的沥青路面施工胶轮滚轮式自动涂油器,解决了现场施工人工涂油的安全问题,达到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目的,实现每个项目经济效益近10万元整。
5.获得省级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作为前三完成人参与的《基于矿料间隙率(VMA)的SMA混合料技术研究》荣获陕西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成功经验得到全国推广应用:
主持解决ATB-30沥青路面离析这一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总结了ATB-30沥青路面防离析施工工艺和前后场控制方法,通过由我们公司和中国公路学会联合组织的“第五届全国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现场会进行了展示,现已在全国得到普遍应用。
7.基础领域重点攻关,取得成果理论填补行业空白:
作为前三完成人参与的《基于矿料间隙率(VMA)的SMA混合料技术研究》系统性地根据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常用级配等情况,对影响SMA矿料间隙率的一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矿料间隙率指标参数和试验方法,填补国内同行业该技术领域空白,该课题成果已通过陕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颁发了成果证。
8.潜心研究、善于总结,出版行业指导用书:
正式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招标文件》,著作ISBN书号为:978-7-114-12486-0,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于2015年10月份发行,本书为合著,总计字数43.5万字,其中第300章路面部分,由本人完成,约11.5万字。
9.主持课题研究,取得成果:
(1)“基于矿料间隙率(VMA)的SMA混合料技术研究”(成果登记号:9612015Y0511)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2)“沥青路面喷涂型封水材料研究”(成果登记号:9612016Y0460)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3)课题“干线公路高性能碎石磨耗层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14-04K),2014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确认为科研项目;
(4)课题“热铺沥青路面节能减排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13-03K), 2013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确认为科研项目;
(5)课题“基于老化试验的SBS改性沥青性能评价研究”(项目合同编号:14-03K),2014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确认为科研项目;
(6)课题“HH-X型温拌剂推广应用研究”(项目合同编号:13-32T),2013年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确认为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