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咨询服务平台

专家介绍

专家详情资料

返回

王昱

质量专家

单位:北京住总集团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总承包部

职务:副总工程师

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地区:北京市朝阳区

专家证书编号:ZLZJ20210351

行业:市政公用

专业:道路桥梁、污水厂、净水水厂、交通场站、轨道交通等

性别:女

姓名:王昱,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联系电话13701019212, 工作简历: 1990年7月-1995年6月,在北京第五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恩济里小区项目任技术员; 1996年7月-2000年3月,在北京第五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技术科,任技术员,科长; 2000年4月-2009年9月,企业改制变更为北京中宏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 2009年9月-现在,在北京住总集团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总承包部,任技术质量部经理,副总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作: 1990年7月-1995年6月,在北京第五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恩济里小区项目任技术员,编制小区乙组团及北公建组团施工组织设计,完成组团内的砖混结构2#楼、7#楼,全现浇结构北公寓工程,及框架结构托幼工程的单栋号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独立完成项目的技术管理,及资料整理工作,该小区工程获得全国科技示范小区金奖,完成了《灰土桩施工技术应用》,《小区内市政工程定位测量技术应用》,及《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应用》等施工技术总结,参与珍珠岩屋面保温板研制及推广应用,并编写《屋面珍珠岩保温板施工应用》论文,发表于《施工技术》。 1996年7月-2000年3月,在北京第五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技术科,任技术员,先后负责西直门广通寺小区改造工程,和平里C3、C4楼工程,京棉二厂改造工程,崇文区委办公楼工程,纺织南里小区工程,外国专家公寓楼工程等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期间,参与研制了能够自动计量的现场搅拌站,编写了《六计量搅拌站施工技术应用》论文,在全国施工机械年会上发布,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施工技术》杂志发表;编写了《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应用》及《水解氢氧焊接施工技术》论文,在《建筑施工》杂志发表。 2000年4月-2009年9月,企业改制变更为北京中宏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组织公司施工的万柳小区工程,望京A5区工程,新亚大厦工程,二维条码软件开发应用工程,宇飞大厦项目,中视联国际数字产业园二期工程,泛海国际东风乡工程,工体泛海国际工程等项目参加北京市长城杯工程评比,获得金杯或银杯奖;期间组织编写了《外墙外保温施工节点及构造》图集,编写了《全现浇结构舒乐舍板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应用》论文。 2009年9月-现在,在北京住总集团轨道交通市政工程总承包部,任技术质量部经理,副总工程师,负责公司承担的市政工程和地铁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危险性较大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季节性施工方案的策划、指导、审核及审批工作,以及对项目部的日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期间,先后完成了地铁15号线6标南法信车站、石门站,地铁10号线17标火器营车站,地铁6号线6标常营站、黄渠站,地铁7号线12标双合村站,地铁14号线6标菜户营站,地铁14号线21标望京站,地铁6号线西延3标,地铁16号线04标、05标等工程的结构施工技术指导、质量检查、创杯参评工作,这些工程的车站结构均获得了北京市政基础设施结构长城杯金质或银质奖工程,目前已通车的地铁15号线6标获得全国市政金杯奖。 在2012年03月-2013年12月期间,负责北京地铁14号线21标望京站结构施工,望京车站位于湖光中街路与广顺北大街交叉口的东北角,周边环境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存在四层地下水,土层分布有粉细砂层)。车站主体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型框架结构,主体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结构总长182.60m,基坑开挖深度为标准段24.8m,盾构井段26.1m,鉴于工程的复杂情况,设计确定基坑围护结构选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的支护形式,以确保车站结构施工过程边坡稳定。 望京站施工时,组织编写车站中板,顶板结构施工模架安全专项方案,同时,在施工中,根据该工程有一段变断面的联络通道,按照常规模架或台车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施工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为此,我和项目部技术员一起研究设计了“分离式穿越可变断面隧道二衬台车”,通过台车分体行走解决了跳仓施工要求,保证了安全,同时利用塑形木模板,模具调整组,实现了断面变化需要,顺利穿越隧道进行二衬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已经通过了市级成果鉴定,工法评审,也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2014.01~2024.3,针对公司承建了轨道交通工程、市政道桥工程、市政管廊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及市政场站工程等多类项目工程,作为公司副总工,主要负责审核、组织论证并审批施组、施工方案;组织参与项目部进行安全技术风险辨识和分级、技术问题的解决处理,组织参与危险性较大方案论证会,编制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组织对现场进行方案实施情况检查,同时,根据各项目的工程特点,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和绿色建造施工策划,先后取得了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通过了2项科技成果鉴定。在科技质量管理过程中,积极依托国家推行绿色建造规划,组织公司项目开展绿色建造评价活动,目前有两个项目通过了中施协绿色建造验收,且均达到了三星级水平,其中,一个项目设计评价也达到了三星标准,为工程后续创优提质奠定了基础。 负责推进公司“四新”技术、科研及QC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并参与北京地铁14号线21标研究隧道二衬砼施工台车技术,《一种用于矿山法多种断面混凝土施工的台车》获得2013年北京市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通过了北京市住建委的科技成果鉴定,通过了北京市工法审定,该成果参加了中施协科技创新成果评比,荣获二等奖证书。 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立项、总结、评议工作,2012年初,根据工程情况进行课题立项申报,经专家评议通过后确定地铁14号线6标段的《洞桩法对砂卵石地层中沉降影响及施工技术研究》,和盾构分公司的《盾构施工隧道内气体监测系统应用技术研究》,两项课题获得国家20万元的资金支持,两课题均已顺利通过验收,并通过了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期间参编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冻结法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桥面防水粘接层快速施工技术规范》两项北京市地方标准。 2020年初,借调到北京市政工程行业协会,负责办公室,培训及协会推优工作。 先后入选多个专家库,目前多次参加过评审的项目有以下项目: 1、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质量专家(国优及全过程),绿色建造专家,QC专家; 2、 北京市科技委员会专家; 3、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质量专家,QC专家; 4、 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长城杯评审专家; 5、 北京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模架专家; 6、 北京市财政局评标专家。